7月1日起,《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》实施。国家工商总局在官方网站发布实施指导意见表示,网络交易的监管重点锁定网络交易平台,将对网络经营主体开展一次全面普查,核查网店店主的真实身份。
国家工商总局市场规范管理司、中国工商学会、德国国际合作机构(GIZ)日前联合发布《中德网络商品交易监管比较研究》报告,表示将建立全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信息化平台,降低消费者的网购风险。报告指出,对新型的团购行为急需监管对策,团购模式下商品质量、网站信誉、售后服务、支付安全等问题,仍是消费者最担心的,投诉呈直线上升趋势。
国家工商总局表示,将用约3年时间,建设“全国网络商品交易监管信息化平台”,这是一个全国联网的内部系统平台,逐步建立所有网站卖家的真实信息以及信用记录。通过这一平台,不同省区市的买家和卖家发生纠纷,都能通过平台实现全国联动处理,降低消费者网购的风险。
在网络深刻影响普通人生活的时代,在网上交易逐渐被人接受并快速发展的时代,网店实名制成为规范网上交易秩序的必然选择。然而,对于即将实行的网店“实名制”,许多网民却心存忧虑,原因何在?一句话可以概括——不怕“实名制”就怕“收费制”!
“在网络上,没有人知道你是一只狗。”这是在网络中流传的段子,既说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,也显示出网络管理的混乱状态。据统计,我国有网上购物经历的网民已经超过一亿人,去年国内网络交易规模已经超过2600亿元,网购已成为不少消费者主要的购物渠道。然而,由于缺乏良好的监管,没有健全的体系,一些人把网络这个自由交易的平台,当成了坑蒙拐骗的场所,匿名制正给“狡兔三窟”提供便利。网络的虚拟性、网购的不安全,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消费者网上交易的积极性,成为限制网络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的“瓶颈”。网店实名制使网络交易从此摆脱了“无法可依”的尴尬局面,无疑将促进网店的诚信经营,它对于加强网络交易“实感”、强化网络商家责任、保护消费者权益、做大网上交易“蛋糕”具有重要意义。
网店“实名制”的好处不言而喻,但网店管理办法的出台,却引发了消费者与经营者的种种担忧。公众担心,网店会不会一管就死,或者人为搭车收费,给网店设置重重门槛,增加消费者的购物成本等,更有媒体和专家很恐慌,称一半以上的中小网店将就此走向末日。
很多个人卖家担忧实名制可能是“征税”的前奏,网上也有很多类似猜测。这种担忧并非全无道理,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,所谓管理其实就是收费。确实,网络交易最主要的竞争力,来自于价格低廉。这样的低廉价格,是因为省下了店租、装修、人工等运营费用和成本,也是因为省下了税款。
如果把网店实名制当做向网店收取各种费用的起点,或者是造成网络开店准入门槛的升高,都有可能损害到网络创业者的积极性。更重要的是,网上交易作为一种新兴事物,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,如果在这一阶段急于对它征税,恐怕会打击网络创业者的创业激情,不利于网上交易的长远发展,甚至会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。
因此,实行网店实名制的重点,应当是以服务为本,建立一个规范的网上交易秩序,为消费者、网店经营者提供更多的服务,促进网购的进一步发展,而不应当以有关部门的征税和收费为本。这样的网店实名制才会真正受到网民的欢迎 |